大众生活网,学会实用生活技巧,享受健康快乐生活。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哪些人容易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症状?[图]

哪些人容易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症状?[图]

佚名 2019-11-25 19:54:15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省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那么哪些人容易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症状?我们来看一看。

哪些人容易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症状?(1)

1、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1、饮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1.1、玉米富含脂肪,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可以帮助人体脂肪、胆固醇正常代谢,减少胆固醇堆积,软化动脉血管。

1.2、小白菜含有大量粗纤维,可以预防血浆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血管弹性。

1.3、冬瓜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利尿消肿、清热、止渴、解毒,对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

1.4、大蒜含大蒜素,能降低合成胆固醇的酶的活性,大蒜中的大蒜新素,可以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

1.5、海带含有丰富岩藻多糖、昆布素,能防止血栓,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1.6、胡萝卜含有得果胶可以与汞结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汞的排出。

2、运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2.1、步行及慢跑

步行和慢跑是最简便易行的周期性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一般漫步为1-2km/h,散步为3km/h,慢步为5km/h,疾步为6km/h,慢跑为5~8km/h。慢跑虽然容易取得锻炼效果,但老年人、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体质较差者,不易贸然从事。

2.2、骑自行车

在我国几乎家家有自行车,人人会骑,并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骑车速度,摄氧量很低,如8km/h相当于2-3METS,10km/h只相当于3-4METS,强度偏小,为加大负荷,可以不把车胎的气充得很足。

2.3、游泳

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避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

2.4、乒乓球、篮球

球类运动趣味性高,适合长时间的锻炼,应注意锻炼的强度。

2.5、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尤其适合。

3、其它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3.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3.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3.3、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2、心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

1、老年人。老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也大不如以前,一旦出现四肢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特别注意。

2、胖人。体内脂肪多,胆固醇超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饮食不规律。尤其是暴饮暴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4、喜欢抽烟喝酒。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易损伤器官,阻碍血液循环,并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压力大。压力大影响神经系统,易造成体内器官运行紊乱,如不经调节,长此以往也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即可消失。

9、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10、浑身无力,不愿说话。

4、心血管疾病病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