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汤是熬煮大米所产生的汤水,米汤里面的营养成分还是很丰富的,因为很多的家长都认为,米汤中既有水还有大米的营养成分在,可以直接用来给宝宝做辅食,这些想法都真的对吗,那么,用米汤给宝宝做辅食可以吗?给宝宝的辅食中可以用米汤吗。
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糊精,而糊精是米中的淀粉经过长时间的加热适度水解的结果,所以说到底糊精是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糖。另外,虽然经过长时间的熬煮,米粒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会溶入到米汤中,但是溶出的量却不尽人意。
如今熬制米汤用的米往往都是已经去除糊粉层的精制白米(小米会相对好一些),而糊粉层是大米的精华所在,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B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所以,用“先天不足”的米熬出的米汤,营养基础较差,能提供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限!
而且,宝宝的胃容量较小,但生长发育又非常快,所以需要食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比如母乳、配方奶以及鱼肉蛋等,而营养既不全面,更不均衡的米汤显然不满足这个条件,只会占肚!
米汤做辅食的注意事项
家庭自制米粥是一种不错的食品,但不应作为最初的辅食,也不能代替婴儿米粉。添加辅食的早期,应选用婴儿米粉,不用米粥;后期也应以婴儿米粉为主,仅辅以少量米粥。
但也不能一概否定到米汤的营养。《本草纲目拾遗》中做过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熟地,即地黄的再制品,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所以,吃不起人参的老百姓、没奶水吃的婴儿,喝米汤确实能强健身体。不过,这里说的米汤必须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粘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行。
宝宝辅食的营养原则
1、营养均衡
除了蔬果,还要补充含铁丰富的、低脂肪的质嫩肉类,如肝、鱼、鸡等。
2、从稀糊食向软固食转化,偶尔加些稍粗硬食物
帮助宝宝锻炼咀嚼能力,促进牙齿发育。
3、少放或不放盐
每天吃盐不超过1g,盐过多会增加宝宝肾脏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此阶段为宝宝味觉发育期,过重口味可能造成宝宝挑食、厌食。
宝宝的发育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素?
宝宝辅食添加的守则与建议
蛋白质
6个月大以前的宝宝,发育最为迅速,因此需要较多的蛋白质。6个月以前,每日平均公斤体重约需2.7-3.0克的蛋白质;6个月-1岁则每日需摄取约2.5克。以喝配方奶粉的宝宝来说,只要有依照奶粉的喂食指示,一天喂食一定的次数,即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4-6个月大开始添加辅食后,可在奶类以外获取更多元的蛋白质,需注意的是,1岁以内的宝宝建议只喂食全熟蛋黄,蛋白建议到1岁之后再添加,避免诱发过敏。
矿物质
发育期中的宝宝,需要足够的钙质以帮助骨骼及牙齿的生长,因此每日至少需摄取400-500毫克的矿物质。在胎儿时期,自母体中所吸收的铁质,可在宝宝的体内储存约6个月左右,因此6个月大以后,宝宝就得开始适量补充铁质,通常配方奶中会添加铁质,而喂哺母乳的妈妈则可多吃含铁食物,如猪肝或肉类,增加奶水中的铁质含量。
维生素
一般来说,母乳中所含的各种维生素已经相当丰富,4-6个月大的宝宝,光喝母奶也可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但在开始添加辅食后,可藉由各种食物摄取更丰富的维生素。不过,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红萝卜,有些宝宝恐怕不喜欢这种味道,建议妈妈可以采取分次喂食。
水
宝宝的基础代谢率高,产生的代谢废物较多,加上宝宝的肾脏能力不成熟,更需要大量的水分来帮助代谢体内废物。
★如何观察宝宝开始进入辅食阶段?
每一位宝宝的发育不同,所以进入辅食阶段的时程也不同!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当宝宝成长到约3-4个月大时,会逐渐开始出现厌奶的现象,妈妈会发现宝宝有“不肯喝奶”或“奶量变少”的情形,或“开始对大人吃的食物产生兴趣”,这些都是宝宝已经要进入辅食阶段的“讯号”!
★依据月龄,建议的辅食添加原则
依据宝宝的成长进度,妈妈也该为宝宝准备不同的辅食!依据月龄的不同,以下是辅食的添加建议:
月龄该时期适合的辅食&喂食建议
4-6个月的宝宝,此时期可先从液态食物开始,譬如稀释果汁(现榨果汁加开水)、疏菜汤。
尝试液态食物一段时间后,可再添加泥状食物,譬如米糊、麦糊。假使妈妈担心宝宝有过敏体质,可以先让宝宝尝试米糊,因为米粉的成份单一,不易致敏,麦粉的成份比较复杂。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