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家长而言,似乎给孩子普及性知识并不是必要的,而且也不是自己的责任。很明显这与中国的传统性文化观念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家长自己也是从青春期那么过来的,但实际上家长在性教育方面的责任非常重大。那么如何给孩子普及性教育?如何变得不那么难以启齿?
儿童节到来,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各种礼物,武汉市三医院一名女护士却与一般家长不同,她给11岁的儿子送了一份特殊礼物--青春期性教育手册,堪称一名“潮妈”。
这名长期从事医护工作的母亲,或是出于职业敏感,为了弥补“性教育迟到及不足”的短板,她付出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素材,终于完成了“青春期心理变化”课件制作。事实很快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自编的“教材”不但令儿子逐渐改变了态度认识,也通过在班级、学校尝试推广后,解除了很多孩子们长久以来的困惑。
性本身不可怕,性教育也并非那么难于启齿,而性教育迟迟不能正常开展最大的问题或在于师长们恐惧焦虑心态之下对涉性问题粗暴地一再回避。偶然的原因促使一名孩子家长终于艰难地在家庭和课堂性教育公共盲区撕开了一个缺口,实是好事一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一则,相关各方对此表现出的热情及认可,是否更加折射出青春期性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严重缺失呢?
二则,这名负责任的“潮妈”的非常之举,虽然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但他所编制的教材,毕竟只是个人角度的“一孔之见”,其“火候和力度”是否恰到好处,有待专业机构验证评估;
三则,要改变青少年大面积性教育不足的现实,仅凭一时、一地、个别家庭或个别人,力量够吗?如果不够,谁来接力?又由谁去推动?
1 婴儿期性教育
婴儿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妈妈对孩子的抚育喂养。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爸妈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2 幼儿期性教育
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
此时应该同时开始灌输初步的性道德观念,如让男孩爱护尊重女性等。学会基本的性卫生知识,例如大小便以前要洗手,不可把小棍等物塞入小便的孔窍中等等。
3 儿童期性教育
儿童期性教育从六岁起到十岁以前。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此时不应该粗暴干涉孩子的这一心理现象,而应该肯定。
此时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同时应该教会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鼓励孩子的独立倾向,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性。教给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规则,要孩子自尊、自爱。
4 少年期性教育
少年期性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此期内多数孩子先后进入青春发育阶段,女孩子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孩子表现为初次出现遗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开始有了好奇和交往的要求。
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性犯罪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受。这一时间段是从10—20岁。
5 青年期性教育
青年期性教育的特点是孩子已经成年,有了独立的爱好、个性,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
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夫妻生活知识,子女教育知识,家庭经济知识,为建立家庭做好准备。这一时间是从20—35岁止。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