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生活网,学会实用生活技巧,享受健康快乐生活。

首页 > 健康 > 中医理论 > 儿童中药煎服有什么要注意的?适合肺气虚的中药有哪些?[图]

儿童中药煎服有什么要注意的?适合肺气虚的中药有哪些?[图]

佚名 2018-10-26 10:12:49

中医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现在社会,也有很多人比起西医更加的偏好看中医,那你们知道儿童中药煎服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毕竟儿童的身体不想大人那样,生活中还有一些肺气虚体质的人,对于该类人群,哪些中药最适合他们服用呢。

儿童中药煎服有什么要注意的?适合肺气虚的中药有哪些?(1)

1、儿童中药煎服要注意

1、煎药方法

发散类药,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继续前5~10分钟;补益类药及仁、壳类中药的前煮时间宜长些,煮沸后宜再前20分钟。无论发散药,或是补益类药物均应以文火(慢火)为度。煎煮儿童中药汤剂,有的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医师应给予详细的说明。尤其对需要特别处理的药物,应按医师的要求认真执行,以求获得确切的良效。

2、煎出药量

由于儿童胃容量小,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药量掌握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儿童呕吐,甚至呛咳,影响儿童的恢复与治疗。因此,煎出的药量应以儿童的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煎出药量,婴儿60-8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学龄前儿童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300毫升为宜,药量应尽可能浓缩至儿童所需要之药量。

3、服药时间

儿童喂服中药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和利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肠黏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等不良反应。原则上应在饭后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喂服为宜。根据儿童耐受情况,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4、服药方法

煎好中药汤剂后,家长应先尝一下,过热容易烫伤儿童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又会造成胃部不适,还会影响药效。儿童服汤剂时,尽可能鼓励自取,或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入。服药后尽量休息一会儿,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呕吐。服药引,药中尽可能不加糖,以免影响药效。若方中确有苦寒药加黄连、黄芩等,可加入适量甘草以减轻苦昧。儿童喂服汤药难是儿科的一大问题,但它又是最古老、最传统、最基本的给药途径。在努力进行小儿中药剂型改革的同时,熟练掌握喂药的正确方法非常必要。对儿童喂服中药汤剂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不可再喂几口水或甜食。对拒服中药汤剂的儿童,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提鼻或顺舌面在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5、儿童药量

儿童应用中药剂量,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与缓急,医者的经验不同而有差异。由于小儿服药多有浪费,所以药用剂量相对大些,但辛、热、苦寒、攻伐之品用量须谨慎。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巴豆、黄连等。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折算儿童应用剂量:新生儿用成年人量1/6;婴儿用成年人量1/4;幼儿可用成年人量1/3;学龄前儿童可用成年人量1/2;学龄期儿童可用成年人量3/4或成年人用量。儿童对药物的反应较成年人灵敏,服药时须谨慎。虽然以上简单介绍了煎服中药的方法和技巧,但具体到某一方、某一药、某一病证或某一儿童的身体状态,则需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区别对待。

2、肺气虚要吃什么中药

1、黄芪生脉饮

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南五味子组成。本品为淡棕色至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酸。口服。一次1支,一日3次。

功能主治: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的冠心病患者。

2、玉屏风颗粒

本品为浅黄色至棕红色的颗粒;味涩而后甘。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方中黄芪补肺益气,固表止汗,是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可增强固表止汗之功,是为臣药;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固表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对肺脾气虚,肌表不固,自汗时出,以及气虚感冒,用之颇宜。

3、洋参保肺丸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用于阴虚肺热所致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

方中罂粟壳、川贝母、五味子敛肺止咳;麻黄、苦杏仁宣肺止咳;石膏清热;玄参、西洋参滋阴润肺;陈皮、砂仁、枳实行气。诸药共奏滋阴补肺,止嗽定喘之功。

4、清肺消炎丸

为祛痰剂,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口服。一次60粒,一日3次。少儿6-12岁每次40粒;3-6岁每次30粒;1-3岁每次20粒;1岁以内每次10粒。

方中石膏、地龙、葶苈子、牛黄、羚羊角粉清泄肺热,其中葶苈子、牛黄兼能化痰;麻黄、苦杏仁宣肺平喘;牛蒡子清热利咽。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以上就是适合治疗肺气虚的四款中成药了,不过虽然这四款中成药是治疗肺气虚证的,但是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在服用之前先咨询下医师,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3、用中药如何正确泡茶

1.泡茶原则上要选择经规范炮制后的饮片,有些甚至要切细片,果实类中药如罗汉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2.中药泡茶也须辨证和煎剂一样,中药泡茶也要根据中药的性能,结合自身体质、病证、气候、时令等辨证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绝不可信手掂来。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对风热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哑、便秘有效,而对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哑则无效。

又如金银花是知名的清热解毒药,对夏季伤暑上火者比较适合,但对脾胃虚寒的人就不能用,滥用则会引起腹泻。此外,有些药可引起过敏,有些药可能伤胎,是特殊群体不能乱用的。为此,选药泡茶前,应听从医生指导。

3.中药泡茶要把握药味、用量及服法一般而言,泡茶选单味中药最好,因治疗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选药最多4~5味,药味太多则失去泡茶意义。

4.泡茶中药的用量因药和用途而异,一般而言,鲜品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养生保健时用量宜小,治病疗疾时量宜大。比如陈皮,鲜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为清火保健药,每次用10克,而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证则需30~50克。此外,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特殊情况可灵活变通。

5.此外,关于中药泡茶的时间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据药物的质地而定,通常3~5分钟即可,但必须用开水、沸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