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是一项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春回大地,阳光明媚,春风送暖,桃红柳绿,邀请亲朋好友,经常到河边进行钓鱼活动,既锻炼身体,又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可谓人生一件乐事。
古今中外,爱好钓鱼的人很多。相传,姜子牙年逾古稀,才华还未得以施展,后听说周文王礼贤下士,尊重老人,便有意到渭水之滨垂钓养志,期待文王寻访。他钓鱼与众不同,不用诱饵而直钩垂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82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三国时的诸葛亮,为了转移心绪,常常垂钓。美国总统罗斯福,每当国会辩论政策之前,他常常抽空前去钓鱼,以放松紧张的神经。
古人早已懂得,钓鱼有益于身心健康。唐代诗人储广义在诗中写出了溪旁垂钓、欣赏自然春光美景的风趣。其诗中写道:“垂钓绿春湾,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已将钓鱼正式列为健身活动,并组织比赛。
钓鱼往往要远足水边,才能寻到垂钓的好地方。不论是步行,还是乘车前往,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体锻炼。垂钓之际,往返奔波,坐立交替,又可活动筋骨,按摩脏腑,增添活力,有益于身体健康。
江河湖海之滨,草木葱笼,碧波荡漾,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嗅着野草的阵阵芳香,呼吸着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观赏着青清湖水的粼粼波光,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垂钓远离交通用挤、人声嘈杂、车辆轰鸣的市区,远足于人迹稀少,环境幽雅的郊外,令人安静,悠然自得。
一方面垂钓时身体极度放松,这是形松体静,但另一方面,思想必须集中。若思绪纷杂,即使有鱼也难以钓到。下钩甩漂,手不离杆,眼不离漂,一有漂动,迅速提竿,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形体虽静,而内气实动,这种动静结合,使一小部分神经活动,而大部分脑神经得到充分休息,对提高视觉力和头脑灵敏性均有好处。钓鱼又可磨炼人的意志。无鱼上钩时,要集中精力,树立信心,培养耐心,稳坐钓鱼船的稳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钓鱼莫着急,全在好脾气“,当钓到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时,心中的喜悦只有亲临其境才能回味,真可谓”吃鱼哪有钓鱼乐,乐在其中没法说,身体健康百日钓,老叟操竿真快活。”因此,垂钓可以消除人们的忧愁、惆怅、孤独,对身心健康有益。对患有多眠性神经衰弱的人,还可以消除睡意;对患有少眠性神经衰弱的人,在垂钓之后也可达到一卧即眠的效果。因此,垂钓是集钓鱼、健身、怡情、养神于一体的活动,有利于延年益寿。正如陈君礼在《钓鱼乐》中所说:“垂钓湖畔心悠然,嫩柳丝丝挂我肩。鸟语声声悦我耳,春风微微拂我脸。湖光水影收眼底,愁情杂念抛天边。鱼竿拉成弯弓形,上钩鲫鱼活鲜鲜。村人笑笑问我言,为啥一钓就半天?钓来锦绣不老春,钓来幸福益寿年!”愿所有人的钓钩常甩,寓趣于碧波垂钓之中。
一是注意安全。在安鱼钩时,勿伤到手,以免引起感染。染。也不要坐在潮湿处,以免染病。二是注意劳逸结合,时间适度。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垂钓应注意时间不可过长,要注意休息,最好多人结伴,与野游、野炊等活动结合,真正达到陶冶身心,增进健康的目的。三是注意不要喝生水,最好自带白开水或矿泉水;尽量吃热食,不要吃冷食,更不要饮酒,以免发生危险。四是注意垂钓情绪。钓鱼不可性急,不求收获,但求意境,不要因未钓到鱼而心躁性浮或垂头丧气,既对健康不利,又破坏了垂钓的良好初衷。五是遵守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爱护堤坝防洪设施,注意社会公德,自己的垂钓活动不要妨碍他人,做到乘兴而去,高兴而归。六是风湿病患者应舍此活动,以免近水使病情加重,引起身体不适。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