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通过给患者把脉来了解人体的身体状况,这种诊断方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但具体如何把脉,却又有多种方法,今天大众生活网就为大家讲解下把脉诊病的几种方式。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提到了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脉口就是现在诊脉的部位,在手腕部。人迎在颈部的人迎穴,甲状软骨旁开1.5寸,大概相当于我们治疗“室上速”时按压的颈动脉窦部位,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一般来讲寸口属阴反应内脏的情况,人迎属阳反应体表的情况,两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也应一致。春天阳升阴降,人迎脉稍大于寸口,秋天阳降阴升,寸口脉略大于人迎脉,如果明显不一致就是病态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只是比较阴阳多少,不足于诊察百病,而且掐人的脖子,总觉得安全性差了一点,谁也不敢去掐皇帝、娘娘的脖子啊!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确立了“三部诊法”。三部即太溪穴处、寸口和趺阳(足背动脉)。太溪穴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对内踝尖取之。太溪为肾经的穴位,可以候肾气的强弱。趺阳(足背动脉)为胃经所过,可以候胃气强弱。寸口候脏腑的病变,这种诊脉法和独取寸口基本相同,只有当寸口脉象微弱时,才去诊太溪和跌阳脉。
现在流行寸口诊脉法。主张独取寸口并进行详细论述的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寸口在哪里,为什么叫寸口呢?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后挠动脉搏动处,以腕后高骨部位为标志,高骨的内侧部位叫关,关前(手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寸口的来历与长度:《难经·论尺寸为脉之大要会》记载:从关至肘部为一尺属阴,从关至手的鱼际为一寸属阳,取尺内一寸、寸内九分为寸口部位,所以寸口长度为一寸九分。《难经》里的三部指的是寸、关、尺,每部分为浮、中、沉三候,共为九候。所以《黄帝内经》上的三部九候和《难经》里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实异。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