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不仅要保持身体上的清洁,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小孩子的身体不受细菌的侵扰,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小孩子的耳朵出现耳屎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耳屎的质地较硬,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孩耳朵有硬耳屎怎么办?。
如果孩子耳道中分泌的耳屎过多,呈现棕色,质硬如石,并与外耳道壁紧密相贴,慢慢聚成团,甚至堵塞外耳道,伴有耳闷、耳鸣等症状,则很可能是患上了耵聍栓塞,应及时处理,以免引发耳痛或炎症。
对于干硬的耳屎,家长切勿盲目给孩子掏,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发炎,更麻烦,最好带孩子到耳鼻喉门诊,请医生处理,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
1、对于较小块的硬耳屎,医生可直接用镊子取出。
2、如耳屎较硬与外耳道嵌顿紧密不易取出,医生常给患儿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2-3滴,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医生再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或用温盐水冲洗出来。
平日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预防耳屎硬、耵聍栓塞的关键。
1、如果孩子有耳屎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经常挖耳屎,这样反而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或将细菌带入。耳屎往往会在人们说话或咀嚼东西时,随着颞下颌关节的活动,自己脱落排出。
对于硬耳屎不易掉出的,可在耳道内,滴两滴核桃油或香油,也可用5%苏打水,将耳屎软化后,请专业人员取出。
第一步耳朵清洗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部环境,加上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脏块,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洗耳。
清洗手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轻柔地按摩,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婴儿专用棉签蘸点婴儿油轻轻擦试,注意不要过分深入,防止宝宝头部突然乱动而伤到耳道粘膜。
第二步温柔看待耳垢
耳垢和眼屎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遇到空气干燥会变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阻挡灰尘、水与小飞虫的入侵,同时又能缓冲噪声,抑制细菌滋生和繁殖,是鼓膜的保护神!
不要做洁癖父母,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运动自行脱落、排出,切勿擅自挖出。
第三步提防环境噪音
噪音对耳朵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尤其是高分贝噪音,加上宝宝面对噪音时不能像成年人那样主动回避,受害会更大;不要带宝宝去KTV、酒吧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更不要给宝宝使用耳机,不但分贝较高,同时会给耳部带来强烈的内外双侧压力,不利于耳朵发育。
父母应当帮助宝宝及时认识高分贝噪音,并教给他正确的躲避方式,如张嘴,将耳朵转向安静的方位并跑开,或用手指暂时掩住外耳道口等。
第四步生理姿势要注意
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应保持宝宝头部稍高的姿势,喂奶后应继续保持这种体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避免吐奶或溢奶,乳汁流入耳道;同时要注意睡姿,宝宝侧卧时,要抚平耳朵,避免耳廓扭卷受压。
同时,洗澡或游泳时不要侧首,避免水流进入耳道,若耳内灌了水,要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污水。
第五步保护耳朵防外伤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一要防晒防冻防风,二要防范外力与碰撞。不要忽略小耳朵的安全,如因外力碰撞,可能会伤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导致听力损伤。
第六步常给小耳朵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建议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这也是不错的亲子接触好方式哦!
第七步预防损耳疾病
一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小耳朵的健康,感冒就是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引起),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其次,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导火线,除了按时接种疫苗之外,还要鼓励宝宝多多锻炼身体,保持清淡均衡的饮食,增强体质才是关键。
第八步谨慎用药
在中国的儿科急诊中,80%使用抗生素,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而聋哑儿童中,60%以上都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尤以滥用抗生素最为常见。所以为了小耳朵的健康,父母一定要清醒认识,不要一生病就打抗生素,多做一些家庭护理,少用一些药物,特别是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第九步补肾饮食助听力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给宝宝喝些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