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年轻人,常常是手机不离手,就连开车也是,但是开车时如果看手机打电话等都是会受到交规处罚的,更有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今日就有一位淡定哥开车时因为玩手机而掉入大运河中,先是愣了几分钟,而后又被救后先打电话请假,难怪叫淡定哥。
1、影响视野
开车时玩手机,司机的视野会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专心开车的驾驶员比一个分心打电话的驾驶员所记取的信息多50%,形成“不注意视盲现象”。打手机的司机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标志。
2、分散精力
开车打电话时,驾驶精力会分散,妨碍司机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遇到紧急或突发情况,会大大消弱司机的应变能力和反应时间。
有研究表示,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接打电话相当于70岁老人驾驶车辆,开车打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此外,开车打手机导致司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同时,拨打手机的驾驶员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也要慢19%。
3、妨碍驾驶
开车打手机时,单手把握方向,对驾驶车辆形成较大妨碍,对车速控制、车距把握、驾驶员视线都有影响。
4、堵塞交通
开车玩手机会导致车速降低,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率,引起交通拥堵。据研究,遇到中度或高度拥堵路况,司机通话时变道次数会降低20%,驾驶速度也会降低;在中等流量路段,玩手机的司机需要多花2%的时间;在非常拥堵路段,玩手机的司机比正常行驶要多用3%的时间。 本来已经很拥堵了,玩手机还分散注意力,刮擦等事故就极易发生。
开车就好好开车,不要三心二意,实在想玩手机就停车先玩会在上路,开车玩手机不仅危险,还会受到交管的处罚。
1、避开高危驾驶时间段。
凌晨和下午3点~4点是人体最易犯困的时候,容易因打瞌睡、精神溜号出现车祸,最好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内驾驶。
2、用光照驱赶睡意。
光线有助调节生物钟,抑制人体分泌褪黑激素,减少睡意。因此,如果夜间驾驶,中途不妨停下车,去路边的小商店或超市买点东西,利用那里的光亮来驱赶睡意。
3、停车打个盹。
如果长途驾驶,中途可以在安全场所停车,然后打个盹。白天控制在半小时内,夜间可以睡1个半小时,以清醒头脑。
4、降低车内温度。
如果车内过于暖和、舒适,会加重睡意。夏天可以利用车内空调来调低温度,冬天不妨开一会儿窗吹吹冷空气。
5、嚼口香糖。
做有节奏感的活动,如嚼口香糖、唱歌等,可以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令头脑清醒、情绪镇定。因此,开车时不妨嚼块口香糖,或听点喜欢的音乐,但是最好不要听节奏过于舒缓或激烈的音乐,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6、冷水洗脸。
驾驶前,可以用冷水洗把脸,刺激一下交感神经,令头脑清醒。
7、开车半小时前喝杯咖啡。
咖啡因有刺激大脑,令人保持清醒、振作的效果,但喝后需要15~30分钟才能生效,因此,在驾驶半小时前,可以酌情喝杯咖啡或绿茶。
8、闻香提神。
迷迭香、薄荷、桉树的香气有醒神的作用,驾驶前不妨在车厢内滴上几滴这类植物精油,有助驾驶途中保持头脑清醒。
9、吃点甜食。
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营养来源,开车前可以吃些糕点或糖果,迅速提升血糖值,给大脑补充营养,保持清醒。
10、按摩穴位。
刺激相关穴位也能清醒头脑,驱赶睡意。手部有中冲穴(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合谷穴(即虎口);头部有风府穴(颈部正中,发际上1寸)、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脚部有足临泣穴(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处)和隐白穴(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开车前可以酌情取一两个穴位按摩数分钟。
我们都知道开车时有很多规范,不能打电话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无视交规,经常在开车时做一些禁止做的事项,最常见的就是疲劳驾驶、开车打电话等等,提醒大家,为了大家和让人的人身安全,最好还是不雅违规驾驶,开车时千万不要打电话。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舞蹈来减肥,既能提高自身的气质,又能去掉多余的赘肉,简直是一举多得。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国家的多种舞蹈都推广了出来,也比较流行,到底那些舞蹈...